科研项目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科建设 > 科研项目 > 正文

多维探索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赋能科研与教学创新

来源:   作者:陈梦婷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5-06-13

近日,湖北工程学院建筑学院和湖北小城镇发展研究中心科研团队带领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专业学生赴苏沪杭开展建筑、城市与园林认识实习。此次实习以“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为核心主题,通过走访历史遗迹、现代地标与前沿设计场景,为师生搭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科研探索平台。

一、多元场景调研,丰富城市更新研究立体样本库

在苏州古典园林,师生聚焦传统山水空间的现代转译问题。带队教师以拙政园、留园为例,剖析“借景框景”“步移景异”等造园手法在当代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探讨如何通过景观要素的抽象提取与功能重构,实现自然景观与人文底蕴在城市更新中的活化利用。

在上海,实习团队以“历史街区保护与工业遗存改造”为双主线展开调研。在外滩建筑群保护现场,教师结合建筑修复工程案例,讲解历史风貌建筑的原真性保护原则与功能置换策略;在“EKA·天物”工业遗存改造项目现场,师生深入探讨旧厂房如何通过空间叙事重构,转型为集文化创意、商业休闲于一体的城市新地标,为工业遗产的再生利用提供了可借鉴的创新模式。

杭州调研则聚焦“新城建设与老城更新的协同发展”。在钱江新城,师生通过分析城市轴线规划、高层建筑集群与公共空间的互动关系,总结现代化新城在交通组织、产业布局、生态营造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同时,团队对比西湖周边历史街区的有机更新案例,探讨新旧城区在风貌协调、功能互补层面的平衡路径。

二、前沿理念碰撞,激发学习科研创新灵感

在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毕业设计展现场,师生近距离接触了数十件聚焦“可持续设计”“数字技术赋能”“社区微更新”等前沿领域的设计作品。其中,基于参数化设计的绿色建筑方案、利用AR技术重构历史场景的城市导览系统、针对老龄化社区的适老化改造提案等,引发了师生关于“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并重”的深入讨论。带队教师表示,这些充满创造力的设计实践,为我院开展城市更新科研提供了“从问题导向到技术落地”的完整思维链条,有助于推动跨学科研究的深化。

三、科研教学联动,构建理论与实践融合新体系

此次实习不仅是一次专业认知实践,更是一次科研方法论的现场教学。在每日的研讨会上,教师结合调研案例,系统讲解“田野调查——案例分析——理论建模——实践验证”的科研流程:在苏州园林调研中,引导学生运用空间句法分析传统园林的动线组织;在上海工业遗存改造项目中,指导学生通过GIS技术模拟人流热力分布,为更新方案优化提供数据支撑。这种“现场教学+科研训练”的模式,既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为教师团队积累了涵盖历史园林、工业遗产、新城规划等多类型的研究样本。

此次苏沪杭实习作为建筑学院“科研赋能教学”系列活动的重要环节,不仅为师生提供了观察城市发展的多维视角,更通过“案例积累——理论创新——实践转化”的闭环,助力构建具有地域特色与时代特征的城市更新研究体系,为服务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学术基础。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返回顶部

湖工建筑微信号

湖工微信号

地址:湖北省孝感市交通大道272号

联系电话:0712-2345613

Copyright © 湖北工程学院建筑学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湖北大鹏网络